秀美馆

位置:首页 > 旅游 > 社会热点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

看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,你的年龄应该怎么说?古人对于年龄有一些独特的称呼,这些称呼不仅形象、易懂,有些直到现在仍在使用。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古人对年龄的称谓,你和你的家人的年龄呢?应该怎么称呼?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

初度

指出生之时。出自《离骚》:“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后也称生日为“初度”,出自《元史》:“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”。

赤子

指初生的婴儿。《孔颖达疏》:“子生赤色,故言赤子”,即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红色的,所以称“赤子”。

襁褓

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,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

孩提

两三岁。也叫“孩抱”。出自《孟子》:“孩提之童”。颜师古注:“婴儿始孩,人所提挈,故曰孩提也”。“提”的本义是抓着小孩的腋下把他抱起来,而“孩”指的并不是孩子,而是“咳咳发笑”的意思。

龆龀(tiáo chèn)

换齿的年龄,七八岁。“龆”通“髫”,意思是小孩垂下来的头发,“龀”指换齿。《韩诗外传》:“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龆齿;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龆齿。”

垂髫(chuí tiáo)

三四岁到八九岁。“髫”是儿童垂下来的头发,古代儿童未冠者头发都是垂着的,因此以“垂髫”指童年或儿童。

幼学

十岁左右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郑玄注:“名曰幼,时始可学也。”孩子长到十岁就可以上学了,因此称十岁为“幼学之年”。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第2张

总角

八九岁至十三岁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拂髫,总角。”郑玄注:“总角,收发结之。”“总角”是古时少儿男未冠、女未笄时的发型,在头发梳成两个发髻,像头顶两角,所以后来就用“总角”借指童年时期。

黄口

本指雏鸟的嘴,后指儿童。

金钗之年

女子12岁。南朝梁·武帝《河中水之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。

豆蔻

本是植物名,后代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。杜牧《赠别》:“娉婷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后人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“豆蔻年华”。

舞勺之年

男子十三至十五岁期间。根据《礼记》记载,“勺”是一种由未成年男子学习的乐舞,所以用“舞勺”来借指那个年纪的男子。

及笄(jí jī)

女子15岁。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,用笄贯之,因此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。

志学之年

15岁。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’。”后称十五岁为“志学之年”。

束发

男子15岁。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,因以为成童的代称。

舞象之年

男子十五至二十岁,也是成童的代名词。“舞象”原本是一种古武舞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。

破瓜

16岁。旧时文人是拆“瓜”字为二八以纪念,谓十六岁。诗文中多用于女子。

加冠

男子20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岁行加冠礼,表示成年。汉代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:“冠者,所以别成人也……君子始冠,必祝成礼,加冠以厉其心。”后因以“加冠”指满二十岁。

结发

扎结头发,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,女子15岁束发而笄,表示成年。

弱冠

男子20岁。这时行冠礼,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,但体犹未壮,还比较年少,故称“弱”。

花信年华

女子24岁。花信:开花时期,花期。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。

而立之年

30岁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、学识自立、事业自立的年龄,后因称三十岁为“而立之年”。

始室

30岁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(男子)三十而有室,始理男事。”因以“始室”借指三十岁。

不惑

40岁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,遇事能明辨不疑,因此用作四十岁的代称。

知天命

50岁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五十岁之后,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,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,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。后人因以“知天命”为五十岁的代称。

耳顺

60岁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六十而耳顺。”六十岁之后,听得进逆耳之言,詈骂之声也无所谓,无所违碍于心。后人因以“耳顺”为六十岁的代称。

花甲

60岁。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,以六十年为一循环,一循环称为一甲子,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,又称花甲。

耆(qí)

60岁。泛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。

还历寿

61岁的寿辰。按干支纪年法,60年为一轮,61岁是新的一轮,重新算起,故称“还历”。

从心之年

70岁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故后称七十岁为“从心之年”。

古稀之年

70岁。杜甫《曲江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后因此用“古稀”代指七十岁。

悬车之年

70岁。悬车: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,废车不用。因此用用“悬车之年”代指七十岁。

耋(dié)

古指七、八十的年纪,泛指老人。《毛传》:“耋,老也。八十曰耋。”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以伯舅耋老,加劳,赐一级,无下拜。”

喜寿

77岁的雅称。因为“喜”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“七十七”,故得此名。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第3张

耄(mào)

八十至九十岁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八十、九十曰耄。”

米寿

88岁的雅称。因“米”字拆开,其上下各是八,中间是十,可读作八十八,故名。

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:不同年龄段的称谓,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第4张

鲐(tái)背之年

90岁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鲐背,寿也。”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。因此用“鲐背之年”代指九十岁,“鲐背”也泛指老人。

白寿

99岁的雅称。“百”字去掉上边的一是“白”,“百”数去一为九十九,故雅称九十九岁为“白寿”。

上寿

养生学术语,三寿中之上者,谓最高的年寿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