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美馆

位置:首页 > 旅游 > 社会热点

40天加长版三伏天:这就是2019三伏天时间表

据悉,今日(7月12日)入伏,今年201940天加长版三伏天来了,你准备好了吗?据悉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今年还是#40天加长版三伏天#,大家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。

40天加长版三伏天

7月12日入伏,这意味着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。今年“三伏”共40天。

40天加长版三伏天:这就是2019三伏天时间表

我国传统历法规定,“初伏”和“末伏”都是10天,中伏天数则不固定。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,所以“中伏”到“末伏”有时为10天,有时为20天。

今年(2019)的三伏天时间表:

初伏:7月12日至7月21日,共10天;

中伏:7月22日至8月10日,共20天;

末伏:8月11日至8月20日,共10天,共计40天。

按农历计算,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,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出伏。头伏和末伏的长度是固定的,均为10天。中伏长度则由“立秋”节气与其后首个庚日之间的间隔决定。

因此,中伏可能是10天,也可能是20天,对应的就有30天的“普通版”三伏和40天的“豪华版”三伏。

预计,7月中旬,副热带高压依旧偏强,位置偏南,江南一带降雨持续,受此影响,气温也将会持续低迷。但是在华北黄淮一带,伏天的威力将逐渐显现,下周开始,受高压脊控制,炎热天气回归,可能会有连续高温天气出现。

根据2008年至2018年全国6大城市三伏天中的平均高温日数统计,中伏才是高温集中“发力”的时候。像是北京,头伏的平均高温日数为1.3天,中伏2天,末伏0.6天;在广州,头伏的平均高温日数为2.2天,中伏达到5.4天,末伏2.8天。

40天加长版三伏天:这就是2019三伏天时间表 第2张

因此,今年三伏的高温魔力还在酝酿中,小伙伴们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,防暑降温一定要做到位!

三伏天养生须知

三伏天有什么特点?三伏天,除了是一年中最热之外,还有个最大的特点——夹湿,这个与地域有关,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,四季分明,夏季炎热多雨,因此“湿热”成了夏季的主要特征,热与湿胶结,更是许多疾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。

三伏天可以运动吗?三伏天炎热多湿,因此适当的运动是必须的,活络筋骨血脉。年龄较大的人要注意,因为身体调节能力下降,剧烈运动容易中暑,这样反而得不偿失,“夏练三伏”这句谚语更多地是讲做事要持之以恒,熬过最困难的时候,容易拨云见日。

40天加长版三伏天:这就是2019三伏天时间表 第3张

1、初伏防中暑

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,在热浪的袭击下,人体产热增加,散热减少,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,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。

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,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,外出应带上遮阳伞、帽,勿做剧烈运动,中午要保证午睡。

应少量、多次补充水分,可选择淡盐水、绿茶、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。若出现头晕、心悸、恶心、呕吐等中暑先兆,应速至阴凉处,解开衣服,冷敷头部。

2、中伏防湿邪

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,此时雨水增多,水气上腾,湿气极盛。湿性重浊、粘滞,易与热结,湿热交蒸,湿遏热伏,使得汗液难以蒸发、排泄。湿邪最易伤脾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,胸中烦闷,四肢无力,食欲不振;湿热下注,可致肠炎、痢疾等腹泻。

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,既要清淡,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,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,并注意饮食卫生,严防“病从口入”。

3、末伏防秋老虎

此时已经入秋,所谓“火烧七月半,八月木樨蒸”,“秋老虎”颇凶。由于暑热最易伤心,热扰心神,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,坐卧不安,思绪杂乱。

此时,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,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,做到遇事不烦,处事不躁,精神愉快,心情舒畅。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,做到作息守时,生活规律,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“秋老虎”的抵御能力。

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,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,另外“秋瓜坏肚”,对西瓜等宜少食,以免损伤脾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