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美館

位置:首頁 > 職場 > 職場指南

1周半的孩子“不理人”,是社交出了問題嗎?

問:我的女兒一歲半了,為了鍛鍊他的社交能力,我經常帶她去參加同齡圈組織的活動。但是我發現,他更願意自己玩,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,也是自己玩自己的,好像其他人在不在沒有什麼關係似的。她這樣有點不合羣,我很擔心啊,我應該怎麼教她呢?

1周半的孩子“不理人”,是社交出了問題嗎?

答:孩子並不是不會交往,她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。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方式,在發展的各個階段是不同的。

1歲半-6歲幼兒的社會交往,需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:

1.平行遊戲

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自己玩自己的,就像平行線沒有交點。學步的孩子喜歡看到年齡相仿的孩子在學步,有的推着小車,有的拉着小狗,孩子各玩各的,互相保持一定的距離,玩不到一起,但也不會彼此爭奪,只要看到小夥伴在就會很高興,這種情況多見於1歲到1歲半的孩子。

2.聯合遊戲

1歲半-2歲的孩子,比如經常看到別的孩子玩相似的玩具,就會做出一種敲打動作,或者揮手高呼引起別人的注意,其他孩子會不約而同地跟着敲打或高呼。孩子之間出現模仿性或互補性交往行為,但他們雖然一起玩卻互不干擾,熟悉以後會相互觀察、模仿。

3.合作性遊戲

2歲半左右的孩子們開始在一起玩,最能吸引孩子的遊戲是模仿家庭生活的“過家家”。每個人拿不同的玩具做不同的事情,分工而合作。2歲後的寶寶同伴交往的回合越來越長,但主要是各自對物體的擺弄和擬作,他們是對玩具或其他物體感興趣,而不是對同伴感興趣,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以物體為中介的同伴交往關係。

4.角色遊戲

3-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社會活動,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在遊戲中表現出來。如醫院中有醫生和護士,公共汽車上有司機和售票員,商場有售貨員和顧客,理髮店有理髮師和客人等。一個孩子在生活中獲得的經歷可以通過遊戲讓其他孩子間接學到,孩子們在遊戲中互相交流生活經歷,增長見識。

5.集體遊戲

4歲以上的孩子經常玩的有一邊唱歌一邊玩的音樂遊戲,如“丟手絹”等;體育遊戲如“踢毽子”“跳飛機”等;表揚性遊戲如“拔蘿蔔”“小兔子乖乖”等。

對於一歲多的寶寶,家長不要急於或強迫孩子與他人交往,也切忌包辦孩子的語言及行動,而是側面引導提示。”家長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語,如“謝謝”、“對不起”、“我們一起玩好嗎”等,還可選擇“過家家”、“玩沙”、“玩水”類遊戲促進孩子間的交流慾望和合作意識。

這個階段寶寶的活動應以家庭為中心逐漸向更大的範圍擴展,讓寶寶多參與小夥伴共同的遊戲,接觸更多的人和事。家長可以針對性地選擇下列方法來改善。

寶寶玩時,大人請走開

寶寶社交行為中有“強勢”必然有“弱勢”。孩子可以在一分鐘前打架,一分鐘後擁抱歡笑。父母儘可以以一顆豁達之心看待這一現象,不要以眼前“吃虧”與否來衡量寶寶結交朋友的價值。只要沒有傷害身體,父母都可以做個理性的觀眾。

積極暗示孩子與同伴合作

家長需要通過遊戲積極暗示寶寶與同伴進行合作,如:寶寶與小夥伴在活動之前,媽媽可以告訴他們“你們只有一起搭個漂亮的房子,才能得到表揚”,而不是對他們説“你們誰先搭好一個小房子,我就獎勵誰”。

多為孩子創設社交環境

學習分享是寶寶儘快融入羣體並與之和諧相處的法寶。傍晚帶寶寶一同散步,週末帶寶寶去郊外或遊樂場所玩,讓年齡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門,或帶寶寶上親子課等,都是改善環境的一些舉措。

當然,要想讓寶寶有良好的社交能力,家長自己要樹立好形象,你的言傳身教都在影響着寶寶。

標籤:周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