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美館

位置:首頁 > 親子 > 育兒

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

育兒3.21W

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,人們常說,父親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堅實的大樹,雖然不是無時無刻的陪伴,但是隻要孩子需要,不論何時回頭,父親永遠在你身後。現在分享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。

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

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1

01對孩子性別角色形成的影響

研究表明,爸爸積極地加入孩子的早期教育,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和女性角色的理解。3~6歲是孩子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期。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從媽媽身上對女性有一個認知,從爸爸身上對男性有一個認知。如果爸爸缺席孩子的早期教育,就會影響孩子內在性別角色的形成。缺少爸爸陪伴的男孩易趨向女性化,缺少爸爸陪伴也會影響女孩的女性角色形成。

02對孩子人格養成的影響

在家庭教育中,爸爸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的男性特徵,如獨立性、進取心、合作性、自信心等,對孩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。孩子也會有意無意地從爸爸身上得到剛毅、果敢、不屈不撓、敢於挑戰的品質。這與孩子從媽媽身上得到的關愛他人、同情心、善良、溫柔等品質有機地結合起來,更有利於完善孩子的人格。

  

03對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

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:一位盡責的爸爸對孩子的培養,要比媽媽對孩子的照顧高25%~30%的正面效應。由爸爸培養大的孩子,其智商要比媽媽培養大的孩子平均高出7分。這主要是由於爸爸與媽媽在性別、性格、心理、能力上有差異,孩子從爸爸和媽媽身上得到的認知也是截然不同的。

從媽媽身上,孩子可以更多地學習到語言,物品的名稱、用途與使用方法等日常生活知識;而從爸爸身上,孩子可以學習到更全面、豐富的知識,並且能通過動手,如修理玩具、使用各種工具等,有效激發孩子的`興趣、想象力與探索欲。

04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

研究表明,與爸爸接觸少的孩子,其身高、體重、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都要相對落後一些,出現焦慮、缺乏自尊心、自控力較差等情感障礙的機率更大。嚴重的還可能會表現出憂鬱、多動、依賴性強等特徵,這些症狀被心理學家稱為“缺少父愛綜合徵”。如果孩子患上了"缺少父愛綜合徵",對他以後升學、就業、建立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。

縱然爸爸對孩子成長影響如此之大,但現實卻是爸爸參與育兒的現狀並不樂觀。中國婚姻家庭教育協會2019年發起的一項針對家庭親子關係的調查顯示,在近2000名被調查者中,60.7%認為"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",僅有13%認為“父教並不缺失”。在回答“在你的成長過程中,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"時,46.9%選擇了母親,28.7%表示"父母均擔”,僅有13.2%表示是父親。

有的爸爸說,生活不易,我們在外面打拼,不也是為了孩子嗎?父親們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,雖然沒辦法跟孩子朝夕相處,但他們對孩子的愛毫不遜於媽媽對孩子的愛。

可是,有時候我們要在“忙碌”和“陪伴”之間做些取捨,因為錯過了孩子的成長,可能會讓你遺憾終生!比如,我們可以適當地推掉一下無關緊要的聚會,抽些時間陪孩子到大自然中走一走;到了家,把手機放下,陪孩子讀讀書;創造機會,參加孩子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......

爸爸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富養2

父母的陪伴,是孩子快樂的源泉

近日,一張7歲女孩在菜市場的案板下上網課的照片,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。

“案板女孩”名叫柯恩雅,父母在湖北五峰經營一家滷菜老店。

“案板上是生活,案板下是希望”成為勵志金句,各個媒體爭相報道,更有好心網友要張羅給小柯捐款。

躲在菜市場讀書的女兒意外爆紅後,小柯的媽媽卻出來道歉:感謝大家的關注,沒想到會這麼多人關注;感謝網友的熱心,不過我們壓根沒想過接收捐款,其實很多地方都比我們困難;感謝媒體的來電,希望大家能給我留點時間,因為要搞孩子作業。

小柯媽媽600餘字的微博言辭真摯、不卑不亢。

他們“不缺錢”,只缺陪孩子的時間。

有些網友質疑:菜市場環境多差呀,父母怎麼能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?

在網友們唏噓父母給孩子提供的學習環境差時,小柯媽媽也覺得心有愧疚,表示能力有限,不然孩子不用這麼苦。

然而,當有人問小柯:“這個小書房你覺得怎麼樣?”

小柯快樂地回答:“很好,可以天天在這裡,還可以陪著媽媽。”

她一臉燦爛的笑容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
人世百態本就是有人在高山,有人在低谷。若不是生活所迫,哪位父母不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?

但是我們不能忽視,孩子的成長是一條河流,承載著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流動。不是說為了未來的幸福,現在的`分離就沒關係。

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,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快樂的源泉。

“放下磚頭養不起你”是一種無奈,“再難已然要牽著你的手”是一種選擇。父母力所能及地給孩子更好的生活,不缺席孩子的成長,最好的富養。

父母的好情緒,是孩子安全感的根基

女兒是個高敏感度的孩子。

有次我與老公因為生活瑣事爭吵,兩人互不相讓,情緒都很激動。

老公忽然愣住了。一回頭,我才發現,身後的女兒蹲在牆角,蜷縮著身體,捂著耳朵。她抬起頭來一臉驚恐地哭著說:“爸爸媽媽,你們別吵了!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?”

我冷冷地對她說:“不關你的事。不用擔心!”

女兒的眼神更糾結了,開始嚎啕大哭起來。

有時候,我們覺得他們是孩子,沒有站在平等的位置與之對話;我們自認為並沒有衝孩子發火,或者說的明明就是正向的語言。

殊不知,孩子的世界,很簡單。他們都是從父母的眼神、語氣、氣場中感受自己存在的意義,揣度自己是否被愛。

孩子是最容易“自我歸因”的,父母的情緒不好,他們往往會認為與自己有關,進而心生恐懼和愧疚,害怕被拋棄,失去安全感。

新加坡電影《小孩不笨》裡,有一位職場媽媽,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名校接受更好的教育,給孩子最好的吃穿用度,平時下班就在家裡陪孩子寫作業。百分百財力投入+時間陪伴,堪稱“模範媽媽”的典範。

然而孩子卻並沒有安全感,常常覺得無所適從。因為這位媽媽一直處於負面情緒之中,她把自己的幸福全部放在別人身上。

每當她對老公不滿意,對孩子不滿意時,就會要求老公和孩子改變,如果老公和孩子達不到她的期望,她就會很痛苦。

父母的痛苦情緒,像彌散在家庭中的毒氣,不知不覺間侵入孩子的身體。

富養孩子的前提是富養自己,父母對自己好一點,對自己的情緒負責,養出自己的好情緒,才能感染到孩子。

父母就像大樹的根,孩子是樹上的果子,父母的好情緒,是孩子安全感的根基。

就像我女兒看到我和老公重歸於好、有說有笑的樣子,感嘆的那句:“爸爸媽媽笑了,這才是我溫暖的家。”

  

父母的讚許,是孩子自信心的翅膀

中國很多父母崇尚“打壓式”教育,美其名曰“反向激勵”,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激勵。

不知你小的時候有過類似的經歷:

你考了99分,父母馬上說:怎麼沒考100分?

你考了100分,父母又說:你數學考了100分,那語文怎麼沒考滿分?

你唱歌唱得好,父母卻說:你看隔壁小紅,舞跳得多好!

有些父母就是喜歡挑孩子的毛病,孩子做對一件事兒,馬上打壓,生怕孩子翹尾巴,以此“鼓勵”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。

有句話說得好:孩子慢慢會長成父母嘴裡的樣子。

父母長期的打壓、否定、諷刺式的反向激勵,會令孩子形成一種信念:我不好,我做不到。久而久之,內化為自我價值感降低,失去自信心。

反向激勵帶來的不是鼓勵,而是打擊。

俞敏洪曾多次在採訪中提到:母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她從小就鼓勵自己多閱讀,雖然自己兩次落榜北大,但母親從未勸她放棄,而是鼓勵他勇敢追逐夢想,支援他再次考北大的決定。

他母親是農民,沒有什麼文化,但卻養育出了北大學子、商業領袖,這與她的鼓勵式教育分不開。

你跟孩子說什麼話,決定著他會變成什麼人。良言一句三冬暖,讚許、認可和正面反饋才能幫助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。

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鼓勵的、讚許的話,孩子就會變得自信,其內驅力會蓬勃生長,敢於發展自我。

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貶低的、打擊的話,其生命力會逐漸走向枯萎,孩子會變得畏手畏腳,不敢探索世界。

俗話說: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。多關注孩子的閃光點,正向鼓勵,多加讚許,才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正確開啟方式。

父母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

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。

富養孩子,經濟是一方面。我們更要明白的是,錢買不了一切,尤其買不來親密的親子關係。

丹·阿蘭德在《養兒育女中長大》一書中提到:“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、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,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。”

而良好親子關係,是富養孩子的肥沃土壤,關係順了,一切都順了。

標籤:富養 陪伴 爸爸